1. 倒置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倒置显微镜的设计与普通显微镜不同,其照明系统位于载物台之上,而物镜位于载物台之下。这种设计使得显微镜更适合观察培养皿中的活细胞或其他较厚的生物样品。
成像原理:当光线通过样品时,由于样品不同部分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产生相位差。通过特定的光学元件(如相差板),这些相位差被转换为明暗对比,从而在显微镜下形成清晰的图像。
相差技术:倒置显微镜常配备相差物镜,利用光的相位差增强图像的对比度。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染色,因此特别适合观察活细胞。
2. 时差成像技术
时差倒置显微镜的核心在于其时差成像技术,通过特殊的物镜和光学系统,使样品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相位差。这些相位差通过干涉增强,使样品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更加清晰。
时差物镜:时差倒置显微镜使用特殊的时差物镜,其光路设计使样品的不同部位在观察时产生不同的相位差,从而增强图像的立体感。
光学元件:显微镜配备偏振器、四分之一波片和偏光板等光学元件,通过这些元件的作用,观察者可以看到样品的亮部和暗部排列相反的倒置图像。